酒都故事:
竹葉青的起源
傳說很久以前,山西酒行每年都要舉行一次酒會。逢酒會這天,大小酒坊的東家都要把自己作坊里當(dāng)年釀造的新酒抬一壇到酒會上,由酒會會長主持,讓眾人品嘗,排出名次來。
?
當(dāng)時有家酒坊,雖說是祖?zhèn)鲙状睦献鞣唬赡昴赆劤龅木瓶偛灰娪卸嗌倨鹕?,每逢酒會評比,總是名落孫山。
這一年,又要開酒會了,東家只好吩咐兩個伙計備好一壇新酒抬去應(yīng)景。東家自己先走一步,讓伙計們隨后趕來。這兩個送酒的伙計早就摸透了東家的心思,知道自家的酒不好,不愿提早送到酒會上露丑現(xiàn)眼,所以,直磨蹭到日上三竿,才抬上酒壇子出門上路。
這天天氣特別熱,伙計倆走得又熱又渴,到了正午,恰巧來到一片竹林,二人商量決定先在竹林里涼快涼快,找些水喝??墒亲笳矣艺乙舱也坏剿?,伙計倆只得打自家酒的主意,用竹葉捻成兩個小酒杯,偷喝壇中的酒,不知不覺就喝去了小半壇。二人只得硬著頭皮抬著多半壇酒繼續(xù)趕路。
走不多遠,伙計倆又經(jīng)過一片竹林,遇見一處小水洼,恰好在竹林的幾塊巨石中間,上面飄著一層竹葉將洼中的水映的晶瑩碧綠,甚是惹人喜愛?;镉媯z趕緊把酒壇子放下,往壇里加水。說也奇怪,別看這小水洼不大,可是不管他倆怎么舀,洼里的水總不見少,不一會,就把壇子灌滿了。倆人看看時候不早了,急忙抬起酒壇子上路,將摻了水的酒送到評比大會。
酒會上,酒會會長和各家酒坊東家傳杯換盞,品嘗各家的新酒。眼看快要品嘗完了,只見這伙計倆滿頭大汗地抬著壇子走進會場。東家揭開壇蓋,舀了一碗酒,恭恭敬敬地捧到酒會會長面前。
“唔?”酒會會長抿了抿嘴,本想取笑一番,卻看了看酒東家,又瞅了瞅碗里的酒,半晌才對眾酒坊東家說;“來來來,大家都嘗嘗!”這碗酒在眾東家手中傳來傳去,直呼“好酒,好酒!”。
東家不知是怎么回事,朝壇里一瞧,這才發(fā)覺酒色綠晶晶,青澄澄,還有一股說不出的香氣直沖嗓子眼!
不用細說,這年酒會上,這伙計倆送去的酒,名列榜首!
在回酒坊的路上,伙計倆把酒壇里加泉水的事,一五一十地對東家說了。東家親自去看了那片竹林,又親口嘗了那灣泉水,知道酒會上品嘗的好酒,與這浸滿竹葉、又清又甜的泉水是分不開的。于是,他就買下了那塊地皮,將酒坊遷去,在那小水灣上打了一眼井,又從釀造技藝上努力改進,在釀好的酒中加入新鮮的竹葉,終于釀出了別有色味、名馳天下的好酒,取名“竹葉青”。
說到竹葉青不得不說到傅山先生,他是與竹葉青酒有著極深淵源的一位大家。
在思想上,梁啟超把傅山與黃宗羲、王夫之等人并稱為“清初六大師”;在書畫方面,傅山是明代以來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大書法家、畫家;在醫(yī)學(xué)界,傅山是獨樹一幟的中醫(yī)圣手,上海辭書出版社所出《辭?!めt(yī)藥衛(wèi)生分冊》在“醫(yī)學(xué)人物”中,收入上自傳說中的岐伯、黃帝,下至1975年去世的中醫(yī)研究院副院長蒲輔周,約5000多年的中國中醫(yī)藥史上,共收中醫(yī)中藥學(xué)界重要人物71人,其中山西僅有一人,即傅山。傅山的大作《傅青主女科》直到現(xiàn)在仍然是指導(dǎo)臨床的范本。
歷史上說傅山“學(xué)不如書,書不如畫,畫不如醫(yī),醫(yī)不如人”??梢妼λ尼t(yī)學(xué)境界評價之高。傅山在藥物學(xué)和方劑學(xué)方面,注重“用藥之微”,“處一得意之方,亦須一味味千錘百煉?!恼伦怨烹y,得失寸心知’,此道亦爾。”他的每一劑傳世藥方,都是自己千錘百煉的結(jié)果。
明朝滅亡后,傅山先生流寓十余年,倡導(dǎo)反清復(fù)明,而汾陽則是他較常寓居和活動的地方。日子久了,傅山與許多杏花村的酒工成了好朋友,并與竹葉青結(jié)下了一段不解之緣。
竹葉青本是佐以藥材延年保健的酒,傅山利用自己在中醫(yī)學(xué)方面的淵博知識和豐富經(jīng)驗,精心研究竹葉青酒的配制良方,研究如何搭配中藥材才能更好發(fā)揮療效,研究如何浸泡藥力才能溶入酒中。最后,經(jīng)傅山先生潛心改良后的配制工藝釀出的酒不僅味道芳醇爽口,色澤金黃微翠,而且對經(jīng)絡(luò)等方面的疾病還有很好功效。竹葉青酒自此更是聲譽倍增,到杏花村品嘗美酒的人也更加絡(luò)繹不絕。而經(jīng)傅山先生改進的這個配方,對今天竹葉青酒的配制也產(chǎn)生著重要的影響。
其后有一年,傅山與好友在杏花村申明亭飲酒。席間,大家盛贊經(jīng)其指點過的竹葉青酒是酒中珍品。因為傅山先生書法造詣頗高,被時人尊為“清初第一寫家”,友人便乘興勸他為杏花村美酒題詞賦詩,留下墨寶。傅山沉吟片刻,揮毫寫下“得造花香”四個大字。